时间: 2025-05-01 02:5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9:32
“就算”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连词,表示假设或让步的情况,意味着即使某种情况发生或存在,也不会改变后续的观点或行为。它强调的是在不利或不理想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某种态度或行为。
在口语中,“就算”常用于表达一种让步的语气,表示即使面对困难或不利条件,也不会改变决定或态度。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展示人物的坚定或无奈。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它可能用于强调某种立场的不可动摇性。
同义词:即使、哪怕、纵使
反义词:然而、但是
“就算”由“就”和“算”两个字组成。“就”字有接近、完成的意思,“算”字有计算、考虑的意思。组合起来,“就算”表示在考虑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后,仍然坚持某种决定或态度。在古代汉语中,“就算”可能不常用,但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它成为了表达让步和假设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就算”常用于表达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它反映了人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的态度,强调在逆境中坚持原则和目标的重要性。
“就算”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坚定和决心。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传达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考试,尽管准备不足,但我告诉自己:“就算失败了,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这句话帮助我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并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就算”:
就算风雨再大, 我心依旧坚定如初。 就算路途再远, 我步履不停,追逐梦想。
在视觉上,“就算”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画面。在听觉上,它可以联想到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坚持和勇气的元素。
在英语中,“就算”可以对应为“even if”或“even though”。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同样用于表达让步和假设的情况,但在语气和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就算”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让步和坚持中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传达工具。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就算”,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1.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2.
【算】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算,数也。 、 《仪礼·乡饮酒礼》-无算爵。 、 《仪礼·丧服记》-亲则月算如邦人。 、 《仪礼·士丧礼》-明衣不在算。 、 《礼记·檀弓下》-有算为之节文也。 、 《论语·子路》-何足算也? 、 《儒林外史》-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
【组词】
算还、 算尽镏铢、 算来、 算刻、 算定、 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