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36:33
词汇“信力”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信力”由两个汉字组成:“信”和“力”。其中,“信”通常指信任、信心或信息,而“力”则指力量、能力。结合起来,“信力”可以理解为信任的力量或信心的能力。
由于“信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程度或信心强度。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可能会用来描述信任或信心的重要性。
由于“信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信”和“力”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概念。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信任和信心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因此,“信力”可能在这些语境中被用来强调这些概念的重要性。
“信力”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定、可靠和安全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信任和信心的积极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信任和信心是建立人际关系和职业关系的基础。例如,在工作中,对同事的信任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信力”来表达对某人的深厚信任: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你的信力如灯塔般照亮我的前行。
“信力”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固的桥梁、坚定的眼神或温暖的拥抱,这些视觉和听觉联想都与信任和信心相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信力”的词汇,但信任和信心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信力”是一个表达信任和信心重要性的词汇,尽管它不是常用词汇,但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有效地传达这些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