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2:14
词汇“末大不掉”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是指树梢太大,树枝就不会掉落。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端或过分,反而能够稳固,不容易改变或崩溃。
“末大不掉”字面意思是树梢太大,树枝就不会掉落。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或过分,反而能够稳固,不容易改变或崩溃。
“末大不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持一致。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极端性的认识,即事物发展到极端,反而能够保持稳定。这种观念在社会管理和组织行为中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一方面它描述了事物的极端性,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了这种极端性带来的稳定性。这种矛盾性让人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团队,虽然内部管理混乱,但由于其规模庞大,末大不掉,依然能够维持运营。这个成语帮助我理解了这种情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末大不掉,树梢高耸,
极端之中,稳如泰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棵大树,树梢异常庞大,树枝稳固地悬挂在空中。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稳定、旋律沉稳的音乐,来表达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英语中,可以用“too big to fail”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末大不掉”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含义,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极端性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管理问题。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对其含义和用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这个成语。
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诸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强盛,~之咎欤?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