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2:57
词汇“仰八脚儿”在汉语中是一个较为口语化的表达,主要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摔倒,尤其是指那种向后摔倒,四肢张开的姿势。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仰面朝天,四肢张开”的状态。
“仰八脚儿”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慎摔倒,身体后仰,四肢张开的尴尬或滑稽的情景。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常用于轻松的语境中。
“仰八脚儿”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摔倒姿势的形象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摔倒姿势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摔倒通常被视为不幸或尴尬的事情,但“仰八脚儿”这个词汇通过其幽默的表达方式,减轻了这种负面情绪,使得人们在描述这类情景时能够保持轻松和幽默的态度。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幽默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小心摔倒但并未受伤的情景,这种情景往往伴随着笑声和轻松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听到朋友们用“仰八脚儿”来形容他们在**或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摔倒的情景,这个词汇总是能够带来一阵轻松的笑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柳絮飘飘,一不小心,仰八脚儿,笑语盈盈,无忧无虑。”
想象一个人在草地上不小心摔倒,四肢张开的画面,伴随着周围人的笑声和关心的询问声,这个词汇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轻松和愉快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on one's back”或“land on one's back”,但这些表达没有“仰八脚儿”那种形象和幽默的意味。
“仰八脚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生动且富有幽默感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带有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情感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使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生活中的小插曲,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
2.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3.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