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55
词汇“敛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敛首”进行分析:
“敛首”字面意思是指低下头,表示恭敬、谦卑或沉思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尊长或重要场合时的姿态。
“敛”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收敛、收起的意思,“首”即头。随着语言的发展,“敛首”逐渐被更为通俗的表达所替代,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敛首”体现了尊卑有序、礼仪之邦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更多地保留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
“敛首”给人一种谦逊、内敛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范或是面对权威时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敛首”的场合,但在阅读古典文学时,这个词常常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敛首低眉思故人,春风不解旧时痕。”
想象一个人在静谧的图书馆中敛首阅读,周围是轻轻的翻书声和淡淡的墨香,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专注的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bow one's head”或“lower one's head”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敛首”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深度。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