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4:56
词汇“敛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敛退”字面意思是指收敛、退缩或撤退。其中,“敛”意味着收敛、收藏,而“退”则表示后退、撤退。结合起来,“敛退”可以理解为在某种情境下收敛自己的行为或态度,或者从某个位置或状态中撤退。
由于“敛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相对较少。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在面对压力或冲突时的自我克制或退缩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或文学讨论中。
由于“敛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敛”和“退”组合而成,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收敛和退缩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尤其是在面对冲突或不利情况时。因此,“敛退”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积极的含义,表示一种策略性的自我保护或谦逊。
“敛退”可能给人一种谨慎、克制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在复杂或紧张的情境中保持冷静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敛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中的冲突时,我可能会采取类似“敛退”的策略,即保持冷静和自我控制,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敛退”来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如: “夜幕降临,星辰敛退, 月光洒落,静谧如水。”
“敛退”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星辰逐渐消失在天际,带来一种平和与安宁的感觉。
由于“敛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treat”或“withdraw”,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可能更偏向于物理上的撤退。
“敛退”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在特定情境下收敛和撤退行为的表达方式。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学分析或特定语境中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相关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确和多样化。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退】
(会意。小篆字形。从彳,从日,从攵。彳(chì),小步。攵(suī),足的反写。本义:向后走,后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退,卻也。 、 《仪礼·聘礼》-宾三退负序。 、 《仪礼·乡射礼》-主人少退。 、 《礼记·玉藻》-待坐则必先退席。 、 《孙子·谋政》-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暑为之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 、
【组词】
退到院子里;他往后退了几步;退缩、 退生、 退厅、 退藏于密、 退殿、 退出战斗;退罢、 退散、 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