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1:50
探本溯源 的字面意思是通过探索事物的根本来追溯其源头。基本含义是指深入研究事物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过程,以达到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在文学中,探本溯源 常用于描述对历史、人物或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于表达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根源进行探究的意愿或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探本溯源** 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用于指导研究方法和学术探索。
探本溯源 是由“探本”和“溯源”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探本”意为探索事物的根本,“溯源”意为追溯事物的源头。这两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结合使用,强调对事物深层次的探究。
在传统文化中,探本溯源** 体现了对事物本质和起源的重视,这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和道家的“返璞归真”有相通之处。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常用于强调对复杂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
探本溯源 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严谨和深刻。它让我联想到学者在图书馆中埋头研究的场景,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探本溯源 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例如,在研究一个历史时,我会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深入分析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达到对**的全面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探本溯源,寻觅真理的踪迹,
在历史的深渊中,追寻光明的起始。
探本溯源 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古籍,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味道。听觉上,可能是翻阅书页的沙沙声,或是学者低沉的思考声。
在英语中,探本溯源 可以对应为 "get to the bottom of" 或 "trace back to the origin"。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对事物根源的探究。
探本溯源 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指导我们在学术研究中的方法,也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组提醒我要深入思考,不断探索事物的本质。
它对语词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溯】
(形声。从水,朔(sù)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逆流而上曰溯洄。 、 《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实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
【组词】
溯涉、 溯流、 溯洄、 溯游
4.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