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7:16
探本: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探索事物的根本或源头。在汉语中,它强调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或起源,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深入研究或追根溯源的行为。
“探本”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事物根本或源头的深入研究。
在**文化中,“探本”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相呼应,强调通过深入研究事物来获得真知。在社会背景中,它体现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探本”给人以严谨、深入和求真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孜孜不倦地研究,或是历史学家在故纸堆中寻找真相的场景。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运用“探本”的方法来深入理解复杂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在研究一个历史**时,我会尽可能地追溯其根源,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探本”:
在时间的河流中探本,
追寻那最初的涟漪,
每一层波纹,
都是历史的回声。
在英语中,“探本”可以对应为“explore the roots”或“get to the bottom o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事物根本的探索。
“探本”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也反映了人类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探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探本”有助于提升我的思考深度和研究能力。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