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5:29
女儿墙:在建筑学上,女儿墙指的是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主要作用是保护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有防水和装饰的作用。它的高度通常不超过1.5米,有时也称为“压檐墙”。
女儿墙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建筑中为了防止女儿(即年轻女性)从高处跌落而设置的矮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学中,指代屋顶外围的矮墙。
在**传统建筑中,女儿墙常常具有装饰性,其上可能雕刻有各种图案,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审美和工艺水平。
女儿墙给人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保护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女儿墙可能出现在各种建筑中,如住宅、学校、办公楼等,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安全感和实际的保护。
在诗歌中,女儿墙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界限或保护:
在岁月的女儿墙上, 我们守护着心中的梦想, 不让风雨侵蚀, 不让时光遗忘。
结合图片,女儿墙可能让人联想到古建筑的优雅线条和精美的雕刻。结合音乐,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午后,站在女儿墙上眺望远方的宁静感。
在不同文化中,女儿墙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建筑中,类似的结构可能被称为“parapet”,但其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与**的女儿墙有所不同。
女儿墙作为一个建筑学术语,不仅具有实际的功能,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建筑文化,并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