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6:59
“[女冠子]”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古代女子所戴的一种头饰,类似于帽子,但有其特定的形状和装饰。在古代**,女冠子不仅是女性的装饰品,也常常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女冠子”常被用来描绘古代女子的形象,尤其是在描写宫廷或贵族生活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讨论中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或服饰学中,“女冠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女帽、女冠、头饰 反义词:男冠、男帽
“女冠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具体的历史演变过程较为复杂,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女冠子的样式和用途也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朝代,女冠子有着不同的设计和材质,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和文化。
在古代**,女冠子是女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社会等级的标志。在某些时期,女冠子的佩戴甚至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佩戴的女冠子样式和材质都有所不同。
提到“女冠子”,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女性的优雅和神秘。它让我想到古装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头戴女冠子,身着华服,给人一种高贵而不可接近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展览中看到过一件精美的女冠子,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种古代头饰,它的精致和历史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女冠子”:
她头戴女冠子,
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闪烁着古老的光芒,
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女子,头戴女冠子,身着华丽的服饰,在宫廷的花园中漫步。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琵琶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头饰也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的女帽,虽然样式和名称不同,但都承载着相似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女冠子”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