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2:12
女使:在古代**,女使通常指的是宫廷中的女性官员,她们负责管理宫中的事务,如服饰、饮食、礼仪等。此外,女使也可以指贵族家庭中的女性仆人或侍女。
“女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宫廷中的女性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贵族家庭中的女性仆人。
在古代**社会,女使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分工和等级制度。她们的存在不仅是一种劳动力的体现,也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提到“女使”,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与复杂,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历史感。
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女使”这一角色,她们的形象和故事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女使”:
在古老的宫墙内,
女使们轻步穿梭,
手中捧着华丽的绸缎,
眼中映着宫廷的辉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女使在宫廷中轻盈地行走,手中捧着一束鲜花,背景是金碧辉煌的宫殿。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的**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id”或“servant”,但这些词汇在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上与“女使”有所不同。
“女使”这一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女性角色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