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6:58
“女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女性的手工技艺,尤其是指传统上由女性从事的精细手工活,如刺绣、编织、缝纫等。在古代,这些技艺被视为女性的基本技能,因此“女功”也常常指代女性的这些技能和成就。
在文学作品中,“女功”可能被用来描述女性的细腻和耐心,或者用来赞美女性的手工艺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传统或专业的语境中,如手工艺品展览、传统工艺讲座等,可能会提及。
同义词:女红、女工、女艺 反义词:男工、男艺(这些词汇并不常见,因为传统上这些技艺被认为是女性的领域)
“女功”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它源自于古代对女性手工技艺的称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它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手工技艺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这些技艺不仅是女性自我表达的方式,也是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体现。因此,“女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角色定位。
提到“女功”,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细腻的手工艺品。这个词汇带有一种传统和温暖的感觉,让人想到母亲或祖母在灯下细心缝纫的场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个传统手工艺展览,其中展出了许多精美的刺绣和编织作品,这些都是“女功”的体现。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技艺的高超,也传递了制作者的情感和故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女功”:
月光下,她的女功如梦,
针线穿梭,织出岁月的温柔。
每一针,都是她的心语,
每一缕,都是她的情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传统刺绣或编织工艺的画面,色彩丰富,线条细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缝纫机的声音或是手工编织时的细碎声响,这些声音都充满了温馨和宁静。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女红”(日本)、“女工”(西方),它们都指代女性的手工技艺,但在具体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女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手工艺在女性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些技艺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尽管这些技艺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但它们仍然是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