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2: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2:28:20
攘取(rǎng q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争夺或抢夺来获取某物。它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这种获取方式是不正当或不公平的。
“攘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攘”字有排斥、抵御的意思,“取”字则表示获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某物。
在**传统文化中,“攘取”通常与不道德或不合法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重视。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贪婪、不择手段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警惕。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不公平的竞争或抢夺行为,可以使用“攘取”来描述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攘取”来表达对不公平现象的批判:
在贪婪的夜里,
攘取的双手,
夺走了星光,
留下了黑暗。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ize”或“grab”,但这些词的负面含义不如“攘取”强烈。
“攘取”是一个带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汇,用于描述不正当的获取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批判不公平的行为。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