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1:25
词汇“攘地”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攘”通常有排除、抵御的意思,“地”则指土地或地域。结合起来,“攘地”可能指的是保卫或争夺土地的行为。
“攘地”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保卫或争夺土地。
在文学作品中,“攘地”可能出现在描述战争、领土争端或历史**的语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军事学的专业领域中,可能会被提及。
“攘”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排除、抵御的意思,如“攘外”、“攘夷”。而“地”字则一直指土地。这个词汇可能是从古代战争和领土争端的语境中演变而来。
在**历史上,领土争端和战争是常见的现象,因此“攘地”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土地的重视和争夺。
提到“攘地”,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历史的沧桑以及对土地的深厚情感。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一种对家园和领土的保卫意识。
在现代生活中,“攘地”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战略时,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攘地”来表达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古来征战几人回,攘地争疆血染衣。
愿得四方皆兄弟,共筑和平万里堤。
提到“攘地”,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画面,如士兵们奋勇作战,保卫家园的场景。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战鼓声和号角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defend the land”或“fight for territory”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攘地”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对土地的争夺和保卫。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