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34
“不计其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计算的数量”,用来形容数量非常多,多到无法用常规方法计数。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数量的巨大和不可估量。
“不计其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不”、“计”、“其”、“数”四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都很明确。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不计其数”常用于强调事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映了文化中对“多”和“丰富”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大、壮观的联想,常用于描述那些令人震撼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未知和无限的好奇与敬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不计其数”来形容我收集的书籍数量,虽然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但这个成语很好地表达了我的收藏热情和阅读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不计其数,夜空如织,每一颗都是远方的梦。”
想象一片无边的星空,星星闪烁,数量之多令人难以计数,这种视觉体验与“不计其数”的含义相契合。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大自然中的声音,如海浪拍岸,声声不息,也是“不计其数”的体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ountless”或“innumerable”,它们在意义上与“不计其数”相近,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不计其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它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数量的巨大,还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在学*汉语和进行汉语表达时,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而散在四郊者,不计其数。
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1. 【不计其数相近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