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9:38
火殃: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由火灾带来的灾难或不幸。字面意思是指火灾造成的祸害或灾难。
“火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火”指的是火灾,“殃”则指灾难或祸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用于描述火灾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文化中,火灾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灾难,因此“火殃”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与预防火灾、提高安全意识等话题相关联。
提到“火殃”,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破坏、损失和悲伤。这个词唤起的情感通常是恐惧和同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历过或目睹过火灾,可能会更深刻地理解“火殃”的含义和它带来的影响。例如,亲眼看到火灾后的废墟,会让人更加珍惜安全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火殃如恶龙肆虐,星光黯淡,人心惶惶。”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ire disaster”或“fire calam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火灾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火殃”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火灾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和人们对其的恐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与火灾相关的信息和情感。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殃】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殃,咎也。 、 《广雅》-殃,败也。 、 《释言》-殃,禍也。 、 《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 《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楚辞·屈原·涉江》-伍子逢殃兮。
【组词】
殃煞、 殃榜、 殃人货、 殃咎、 殃毒、 殃祸、 殃孽、 遭殃;灾殃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引证】
《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 《国语》-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组词】
殃流妻女、 殃及、 殃及池鱼、 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