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05
匡谬(kuāng mi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纠正错误。其中,“匡”意为纠正、改正,“谬”意为错误、谬误。因此,“匡谬”指的是通过指出并改正错误来提高准确性和正确性。
“匡”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用工具测量或校正,后来引申为纠正、改正。“谬”字则源自古代汉语,意为错误、谬误。这两个字结合形成的“匡谬”一词,强调了通过纠正错误来达到正确的目的。
在**传统文化中,“匡谬”体现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在社会发展中,这一概念也常被用来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匡谬”一词给人以正直、严谨和求真的感觉。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时勇于改正,追求更高的标准。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对数据和文献进行匡谬,以确保我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匡谬”:
真理之光,匡谬之剑, 斩断谬误,照亮前路。
想象一位智者手持一把象征真理的剑,正在纠正一张充满错误的地图,这样的视觉形象可以很好地体现“匡谬”的概念。
在英语中,“匡谬”可以对应为“correct a mistake”或“rectify an erro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匡谬”是一个强调纠正错误、追求真理的词汇。它在学术、文学和社会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学*和使用“匡谬”,我更加意识到在面对错误时勇于改正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个人和集体的认知水平至关重要。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谬】
(形声。本义: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谬,狂者之妄言也。 、 礼记·中庸》-考之三王而不谬。 、 《庄子》-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 、 《庄子·庚桑楚》-解心之谬。 、 《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园喜以谬赏。 、 《荀子·儒效》-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谬戾、 谬谈、 谬举、 谬种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