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42
词汇“匡言”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进行探讨。
“匡言”可以拆分为两个字:“匡”和“言”。
结合起来,“匡言”可以理解为“纠正的言语”或“扶正的言论”,即用言语来纠正错误或扶正偏差。
由于“匡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论具有纠正错误或指导方向的作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教育、法律或政治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由于“匡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匡”和“言”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文学创作中。
在强调****和言论责任的现代社会,“匡言”可能被用来强调言论的正面作用,即通过言论来纠正错误或引导正确方向。
“匡言”可能给人带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纠正错误和扶正偏差,这与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价值观相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匡言”这个词,但我们会遇到或给出一些具有纠正作用的言论,这些可以被视为“匡言”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迷茫的夜空,匡言如星,指引我前行。”
“匡言”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智者在给出忠告的场景,或者是法庭上律师的辩护词。
由于“匡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匡言”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言论的力量和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和应用场景。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