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8:05
“匡衡凿壁”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汉书·匡衡传》。字面意思是匡衡为了读书,凿穿墙壁以借邻居家的灯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刻苦学*,不畏艰难,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追求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匡衡凿壁”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勤奋好学、不懈追求知识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克服困难,努力学。在教育领域,它被用来强调学的重要性和勤奋的价值。
同义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反义词:懒惰懈怠、游手好闲、****
“匡衡凿壁”这个成语源自汉代的历史故事。匡衡是汉代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因为家境贫寒,晚上无法点灯读书,于是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来学。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颂,成为勤奋学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刻苦被视为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的推崇。在现代社会,尽管学*条件大大改善,但“匡衡凿壁”的精神仍然被提倡,用以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学*的人,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每当我想到“匡衡凿壁”的故事,我就会感到一种力量,鼓励我继续努力,不放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书声依旧响, 匡衡凿壁志,不灭心中光。”
想象一个昏暗的房间里,一个身影在微弱的灯光下埋头苦读,墙壁上一个小洞透出邻居家的灯光。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坚持和努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思是熬夜工作或学*,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勤奋和努力的精神。
“匡衡凿壁”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的缩影,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保持勤奋和坚持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源泉,它帮助我理解并传达勤奋和坚持的价值。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因效~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
3.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4.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