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0:42
词汇“匡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匡”有纠正、扶正之意,“难”则指困难或灾难。因此,“匡难”可以理解为帮助他人克服困难或灾难,或者纠正错误、解决问题。
“匡难”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或灾难,或者纠正错误、扶正问题。
由于“匡难”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词汇,用以描述某人或某团体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匡难”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匡扶”和“难关”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互助和扶危济困的精神。因此,“匡难”这样的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的重要性。
“匡难”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无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共同克服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的情况。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许多人会自发组织起来,匡难救人,体现了人类互助的精神。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匡难”来表达一种英雄主义情怀:
风雨中,他挺身而出,
匡难救人,无畏无惧。
心中的火焰,照亮黑暗,
英雄的背影,永留人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场景,或者在音乐中,可以创作一首激昂的乐曲,表达匡难救人的精神。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英语中的“rescue”或“help in distress”,都表达了在困难时刻提供帮助的意思。
“匡难”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类互助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1.
【匡】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引证】
《说文》-匡,饭器,也。 、 《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 《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