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8:28
“烂柯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时期的《世说新语·任诞》。字面意思是“烂掉的斧柄的樵夫”,比喻长时间离开后,事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回到原来的环境中时,已经无法认出或适应。
在文学作品中,“烂柯樵”常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变迁、个人经历的长远影响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社会结构或文化的长期变化。
“烂柯樵”源自《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讲述一个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两个童子在下棋,他看了一会儿棋局,下山后发现自己的斧柄已经腐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数十年。这个故事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认知。它反映了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它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与老友重逢时使用这个成语,描述我们各自经历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烂柯樵,故人何处寻?”
想象一个老樵夫站在山脚下,手中握着腐烂的斧柄,背景是夕阳下的山林,这样的画面充满了沧桑和感慨。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 flies”或“The more things change, the more they stay the sam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共同主题。
“烂柯樵”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柯】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柯,斧柄也。 、 《广雅》-柯,柄也。 、 《国语·晋语》-今若大其柯。 、 《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组词】
柯斧、 柯长三尺
3.
【樵】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樵,散木也。 、 《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 、 《左传·醒公十二年》-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 、 《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樵蒸焜上。 、 《史记·淮阴侯传》-樵苏后炊。
【组词】
樵山、 樵米、 樵斧、 樵拾、 樵薪、 樵苏、 樵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