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0:07
“烂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巧艺》。字面意思是指砍柴的人,具体含义是指那些虽然技艺高超但因环境或命运不佳而未能得到应有认可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有才华但未被赏识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烂柯人”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或文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历史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烂柯人”源自《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砍柴的人因技艺高超而被误认为是神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有才华但未被赏识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烂柯人”反映了社会对才华和命运的复杂态度。它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鼓励人们珍惜和发掘身边的才华。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但才华横溢的人。它激发了对社会不公和命运无常的深思。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烂柯人”,他们才华横溢但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才华,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烂柯人,隐于市,笔下生花无人识。”
想象一个孤独的艺术家在昏暗的工作室中创作,背景音乐是悠扬而略带忧伤的小提琴曲,这样的场景与“烂柯人”的意境相得益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iamond in the rough”,意指未被发现的宝石,与“烂柯人”有相似的含义。
“烂柯人”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才华与命运的关系,它在文学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才华的珍贵和社会的责任,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表达中运用这一丰富的文化符号。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柯】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柯,斧柄也。 、 《广雅》-柯,柄也。 、 《国语·晋语》-今若大其柯。 、 《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组词】
柯斧、 柯长三尺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