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6:46
“乡亭”一词在古代**指的是乡村中的小亭子,通常用于官员巡视时休息或作为乡村行政管理的中心。字面意思是指位于乡村的亭子。
“乡亭”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体系,最初是指乡村中的小亭子,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乡村行政管理的一个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
在古代,乡亭是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官员巡视时的休息场所,也是村民和交流的中心。乡亭的存在反映了古代**乡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行政管理的特点。
“乡亭”一词常常带有一种古朴、宁静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纯朴。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乡亭遗址,每逢节日,村民们会在那里举行**和庆祝活动,那是一个充满乡愁和归属感的地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亭”:
乡亭晚照映古道, 石阶青苔诉流年。 村翁闲坐话桑麻, 一缕炊烟入画帘。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乡亭,古朴的石阶,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远处传来鸡鸣狗吠,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与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乡村**场所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欧洲的乡村广场(village square),但其功能和意义与“乡亭”有相似之处。
“乡亭”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乡村社会的行政和管理功能,也反映了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怀旧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亭】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同本义。后指驿亭。
【引证】
《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 、 《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 、 《释名·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 、 《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 晋·干宝《搜神记》-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组词】
亭邮、 亭民、 亭寺、 亭舍、 亭传、 亭置、 亭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