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3:44
审听:这个词由“审”和“听”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审”通常意味着仔细检查、评估或判断,而“听”则是指用耳朵接收声音。因此,“审听”字面意思是指仔细地听,深入地分析所听到的内容,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或理解。
审听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审听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审”和“听”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审”已有仔细检查的含义,而“听”则一直是接收声音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审听逐渐被用来描述对声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在中华文化中,审听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慎独”相联系,强调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警觉和自我反省。在现代社会,审听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咨询、音乐治疗等中尤为重要,是专业人士必备的技能。
审听这个词给人一种专注和深入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周围的声音,试图从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和情感。这种专注的态度也让我感到一种平静和内省。
在我的生活中,审听常常用于指导我在与人交流时的态度。例如,在与朋友讨论问题时,我会努力审听他们的观点,确保我完全理解他们的立场,这样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
诗歌: 在寂静的夜里,我审听着 心跳与呼吸的交响, 每一声细微的颤动, 都是宇宙深处的回响。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闭着眼睛,耳朵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听着周围的声音,这种画面给人一种专注和内省的感觉。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缓慢而深沉的音乐,如大提琴的独奏,伴随着轻微的环境声,如风声或水流声,这种音乐让人感到宁静和专注,适合用于审听时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与“审听”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listen attentively”或“listen critically”,前者强调用心听,后者则强调批判性地听。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声音的重视和理解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审听作为一种深入理解和分析声音的能力,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审听”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在交流和学习中专注倾听的重要性。审听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它要求我们在接收信息时保持开放和敏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世界。在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审听的实践,以提高我的沟通效率和深度。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