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4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46:33
词汇“内记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来源和语境中进行推测和解释。
“内记名”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内部记录的名字,即某个名字或标识只在某个特定的组织、系统或群体内部被记录和使用。
由于“内记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档案管理、组织内部通讯等,可能会有类似的概念,即某些信息或名字只在内部流通和记录。
由于“内记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内”(内部)和“记名”(记录的名字)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组织或团体中,为了保护隐私或便于内部管理,可能会使用“内记名”来代替公开的姓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内记名”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是一个功能性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内记名”这个词汇,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加入某个俱乐部或组织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内记名”作为一个神秘的元素,比如在一个侦探小说中,某个关键人物只有一个“内记名”,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感。
由于“内记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内部标识概念,但具体的词汇和使用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内记名”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主要用途可能是在特定的组织或系统内部进行标识和记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扩展词汇量,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并不频繁。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
3.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