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3:19
词汇“敲牙”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敲牙”字面意思是指敲击牙齿的动作。在基本含义上,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物理行为,即用外力敲打牙齿。
由于“敲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医学或牙科领域,可能指的是一种检查或治疗手段。在文学或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种疼痛或不适的感觉。
同义词:敲击、叩诊(在医学语境中) 反义词:无(由于“敲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不明显)
“敲牙”这个词由“敲”和“牙”两个字组成。“敲”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敲打;“牙”字则指牙齿。这个词的组合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具体的动作或行为。
在**文化中,牙齿与健康和美观有关,因此“敲牙”可能在描述与牙齿相关的医疗行为时出现。
“敲牙”可能引起人们对牙痛或牙科治疗的恐惧和不适感。
由于“敲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敲牙”来比喻某种痛苦或不适: “夜深人静时,敲牙声如寒风,刺骨的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牙科诊所的场景,医生正在敲击患者的牙齿。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敲击牙齿的清脆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敲牙”的词汇,但会有描述类似行为的词汇或表达。
“敲牙”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主要在医学或牙科领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特定领域的专业行为。
1.
【敲】
(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敲,击头也。 、 《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夺之杖以敲之。 、 《吕氏春秋·当务》-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敲月下门。 、 、 、 、 清·黄宗羲《原君》-敲剥天下。
【组词】
敲扑、 敲丝、 敲枰、 敲翻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