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1:22
出席 的字面意思是指参加某个活动或会议,亲临现场。基本含义是到达并参与,通常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聚会、会议、课程等场合。
“出席”一词源于汉语,由“出”和“席”组成。在古代,“席”指的是座位或席位,因此“出席”原意是指到达并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任何形式的到场参与。
在许多文化中,“出席”被视为对活动或会议的尊重和重视。在某些社会中,未能出席重要活动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不尊重。
“出席”通常带有一种正式和认真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感、承诺和参与感。
在学生时代,我经常需要出席各种课程和讲座。有一次,由于交通堵塞,我差点缺席了一个重要的考试,但最终还是及时赶到了。
在诗歌中,“出席”可以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如:
在生命的盛宴上,我出席, 以心灵的眼睛,见证每一刻的奇迹。
想象一个会议室,人们陆续进入,找到自己的座位,安静地坐下。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正式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attend”或“be present”可以对应“出席”。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出席”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可能有所不同。
“出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行为,还承载了责任感、尊重和参与的意义。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出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的基本礼仪。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