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1:22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征前,给后主刘禅上的一篇表文。这篇表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谏和自我表白,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望。
文学语境:《出师表》是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被广泛收录于各种文学选本和教科书中,是研究诸葛亮和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出师表”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提及诸葛亮或三国历史时,可能会间接提到这篇表文。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汉语言文学等领域,《出师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同义词:表文、奏章、上疏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若从内容上考虑,可能与“投降书”、“退兵令”等形成对比。
《出师表》这一词汇源自诸葛亮所写的实际表文,其名称直接反映了表文的内容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成为了特定历史文献的代称,并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出师表》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文献,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诸葛亮的政治理念。这篇表文被视为忠诚和智慧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师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佩和感慨,因为它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忠诚与背叛、智慧与谋略等主题。
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时,我曾深入阅读《出师表》,对其中的文辞和思想深感敬佩。这篇表文不仅让我对诸葛亮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启发了我对忠诚和责任的思考。
在创作一首关于忠诚的诗歌时,我可以引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此来表达对忠诚主题的探讨和赞美。
在视觉上,《出师表》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竹简、毛笔和墨水,以及诸葛亮端坐书写的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诵读声或现代的朗诵表演。
《出师表》作为**古代的文献,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或文献。然而,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政治文献,如古罗马的演说和信件,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
《出师表》不仅是文学和历史的宝贵遗产,也是对忠诚、智慧和责任的重要诠释。通过对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也认识到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3.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