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1:21
“出师不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刚一开始做事就遇到不顺利的情况。基本含义是指在开始阶段就遭遇挫折或失败,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在起步阶段就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情况。
“出师不利”源自古代军事用语,原指军队出征时遇到不顺利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用来描述任何事情在开始阶段就遇到困难。
在**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万事开头难”,因此“出师不利”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初始阶段困难的普遍认识。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安慰或鼓励那些在开始阶段遇到挫折的人。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挫折。然而,它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放弃,坚持到底。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面试,结果出师不利,面试官对我的表现并不满意。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出师不利”的含义,并激励我在未来的挑战中更加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梦初醒,出师不利心未冷。”
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刚一出发就遭遇敌人的伏击,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师不利”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cold”或“hit a snag right at the star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开始阶段遇到困难的意思。
“出师不利”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初始阶段困难的认识,也激励人们在面对挫折时不放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真是~。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