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4: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4:24:53
出幼(chū yò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不再被视为幼儿,开始进入学龄阶段或承担更多责任。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一些传统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出幼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孩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或者在口语中用来形容孩子“长大”了。在专业领域,如儿童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儿童发展的特定阶段。
出幼的词源较为传统,可能源自古代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划分。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更多被“长大”、“成熟”等词汇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儿童的成长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出幼**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儿童成长阶段的期待和规范。
出幼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成长的责任和挑战,带来一种既期待又忧虑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成长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需要面对和适应。
个人经历中,出幼可能与家庭中的某个重要时刻相关,比如孩子开始上学或承担家庭责任的那一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出幼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成长的主题:
岁月如梭,孩童出幼,
肩负新责,心怀旧梦。
出幼可能让人联想到孩子逐渐长大的照片系列,或者是一首描述成长的歌曲,如《童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growing up”或“coming of age”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出幼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长的过程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探讨成长和变化的主题。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幼】
(会意。从幺(yāo),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幼,小也。 、 《尔雅》-幼,稀也。 、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 、 《仪礼·丧服》。注:“谓年十五以下。”-子幼。 、 《礼记·祭义》-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幼原耳。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吾幼且少。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余幼好书。
【组词】
幼主、 幼少、 幼志、 幼君、 幼孤、 幼累、 幼蒙、 幼愿、 幼龄、 幼碎、 幼学、 幼虫
小孩儿。
【引证】
陶潜《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扶老携幼。 、 清·林觉民《与妻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组词】
幼壮、 幼科、 幼妇、 幼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