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2:58
土堰:字面意思是指用土堆筑成的堤坝或挡水结构。在农业或水利工程中,土堰常用于拦截水流,形成水库或灌溉渠道。
土堰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土”和“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土堰来控制水流,这一概念在语言中得以保留。
在**,土堰是农业文明的一部分,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某些地区,土堰还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土堰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农民和古老的水利智慧。它也可能唤起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流,每年雨季都会泛滥。村民们筑起了一道土堰,有效地防止了洪水对农田的破坏。
在诗歌中,可以将土堰比喻为时间的见证者:
土堰静立河畔, 岁月如水,悄然流逝, 见证了春耕秋收, 守护着一方安宁。
土堰可能让人联想到泥土的质感、水流的潺潺声,以及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相似。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结构可能被称为“ earthen dam”。
土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还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度。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堰】
(形声。从土,匽(yàn)声。本义:拦河坝)。
同本义。
【引证】
《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东出千金堰。 、 《广雅》-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 、 《洛阳伽蓝记》-长分桥西有千金堰。
【组词】
都江堰;堰塘、 堰埭、 堰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