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8:17
词汇“土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
“土塑”可以理解为使用泥土进行塑造的行为或结果,可能指的是用泥土制作雕塑或模型。
在文学中,“土塑”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原始或朴素的艺术形式。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人或某物的形成过程,如“他的性格就像是被土塑的一样,简单而直接”。在专业领域,如雕塑或陶艺,它可能指具体的工艺技术。
由于“土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土”和“塑”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表示材料和动作。
在某些文化中,土塑可能与民间艺术或传统手工艺相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材料的依赖和对其美学的欣赏。
“土塑”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原始和手工的质感,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参与陶艺制作,可能会用到“土塑”这个概念,体验泥土在手中变形的乐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泥土在指尖舞蹈,土塑出岁月的模样,每一道痕迹,都是时间的诗行。”
看到“土塑”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泥土的质感和雕塑的形状,听到泥土被捏塑时的细微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泥土雕塑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如**的泥人张、非洲的部落面具等。
“土塑”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理解和描述世界。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塑】
(形声。从土,朔(sù)声。本义: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
同本义。
【引证】
《二程全书·传闻杂记》-明道先生(程颢)坐如泥塑人。 、 宋·苏轼《凤翔八观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组词】
塑人;塑像;泥塑;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