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0:18
词汇“七条丝”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它的使用和含义可能相对模糊或特定。以下是对该词汇的分析:
“七条丝”字面意思指的是七根细丝。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行业中,如纺织、工艺品制作等。
由于“七条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细腻、精致或脆弱的事物。在口语中,除非在特定的对话或情境中,否则不太可能出现。
由于“七条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七”和“条丝”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用来形容特定数量的细丝。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七”可能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因此“七条丝”可能被赋予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传统工艺品中,使用七条丝可能代表着某种美好的寓意。
“七条丝”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腻、精致和脆弱的物品,如精美的工艺品或柔顺的头发。它可能带有一种温柔、优雅的情感反应。
由于“七条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我在某个工艺品展览中看到由七条丝编织的作品,我可能会对它的精致和工艺感到赞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七条丝”:
七条丝,编织着梦的轻纱,
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每一丝,都是心灵的细语,
在夜的静谧中,轻轻地诉说着希望。
结合图片,“七条丝”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腻的丝线编织的工艺品,如挂毯或刺绣。在音乐中,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细腻的旋律,如小提琴的轻柔演奏。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如“seven strands of silk”(英语)或“sieben Fäden”(德语)。
“七条丝”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行业中可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途。它可能代表着细腻、精致和脆弱,带有一种温柔和优雅的情感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特定的概念和情感。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3.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1. 【七条】 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