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0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6:23
词汇“乡楼”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或者是特定地区的方言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乡楼”字面意思是指乡村中的楼房。在古代,乡楼可能指的是乡村中的高建筑,如瞭望楼、**场所或者是乡绅的住宅。
由于“乡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描述乡村风光或乡绅生活的场景中提到“乡楼”。
“乡楼”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乡村建筑的称呼。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类词汇逐渐淡出日常语言的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乡楼可能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或者是乡村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人来说,“乡楼”可能唤起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或者是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情感。
由于“乡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乡楼”作为一个象征元素,比如在描述一个古老乡村的故事中,乡楼可以是一个重要的场景。
想象中的乡楼可能是一个木结构的老建筑,周围环绕着绿树和田野,风吹过时可以听到树叶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乡楼”的词汇,但类似的乡村建筑概念可能存在于各种文化中。
“乡楼”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楼,重屋也。 、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组词】
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 楼观、 楼外楼、 楼角、 楼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