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7: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7:05:04
生灭: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生”意味着产生、存在或生命,而“灭”则意味着消失、不存在或死亡。因此,“生灭”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产生和消失,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或者存在的出现和消亡。
在文学中,“生灭”常用来表达生命的无常和宇宙的循环。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事物的短暂性或变化。在哲学和**领域,“生灭”可能涉及对生命本质和宇宙法则的探讨。
“生灭”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生”和“灭”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达生命循环和事物变化的词汇。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文化,“生灭”是一个核心概念,与轮回、涅槃等概念紧密相关。在西方哲学中,它可能与存在主义的某些观点相联系,探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灭”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激发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自然界的循环、人的生死或者事物的兴衰时使用“生灭”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灭之间,我寻找永恒的瞬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表达生命循环和变化的旋律。
在英语中,“生灭”可以对应为“birth and death”或“creation and destruction”,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的表达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生灭”是一个深刻且多面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世界的现象,也触及了哲学和*的深层次问题。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我。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