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7:14
生灵涂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生命体被涂抹在地上”,通常用来形容战场上的惨状,即生命体(人或动物)大量死亡,尸体遍布地面,景象极其悲惨。
在文学作品中,生灵涂地 常用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如古代诗词或现代小说中描述战争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或军事冲突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中,这个词汇用来具体描述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命的影响。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的对立时,各有其细微的差别和特定的语境。
生灵涂地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和史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战争的惨烈。
在文化中,生灵涂地** 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向往。这个词汇在历史上多次被用来警示后人战争的残酷,强调和平的宝贵。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因为它描绘的是生命的消逝和战争的残酷。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与或目睹过与战争相关的讨论或纪念活动,生灵涂地 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表达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生灵涂地”来增强战争场景的描绘,如:
战鼓隆隆,生灵涂地,
血染江山,何处是归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沉重或悲伤的旋律来增强“生灵涂地”的情感表达。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a field of dead bodies”或“a sea of corpses”来表达类似的意象。
生灵涂地 这个词汇在描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历史深度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3. 【涂】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