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36
词汇“以死济之”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短语。根据字面意思,“以死济之”可以理解为“用死亡来帮助或解决某事”。这个词汇的含义较为负面,通常涉及到牺牲生命来达成某个目的或解决某个问题。
由于“以死济之”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短语,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以”(用)、“死”(死亡)和“济”(帮助、解决)三个字组合而成。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牺牲和奉献被视为高尚的品质。例如,在战争或灾难中,人们可能会赞扬那些为了他人或国家而牺牲自己的人。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悲壮和牺牲的情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悲剧和无私奉献。
由于这个词汇的负面和悲剧色彩,个人在生活中不太可能直接使用它。然而,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个英雄或角色为了更大的目标而牺牲自己的情节。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战争、牺牲和悲剧的场景,如战场上的士兵、英雄的雕像或悲伤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牺牲和奉献的主题普遍存在,但具体的表达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sacrifice”(牺牲)是一个常用的词汇,而在东方文化中,可能会有更多强调集体利益和奉献精神的词汇。
“以死济之”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人类对于牺牲和奉献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历史**,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3.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