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9:04
吊誉沽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悬挂名誉,沽卖名声”,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名声和地位而不择手段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对名誉的过度追求,以至于他们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名声。
在文学作品中,吊誉沽名 常常用来批评那些虚伪的、只注重表面名声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出名而做出夸张或不真实行为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或商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和道德的人。
同义词:沽名钓誉、求名逐利、名不副实 反义词: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实至名归
吊誉沽名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名誉和名声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名声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名誉和名声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因此,吊誉沽名 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它反映了人们对名誉追求的复杂态度,既重视又警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最终可能会导致个人的失败和社会的不信任。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人为了提升自己的名声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这种行为最终损害了他们自己的信誉,也影响了团队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名利场上,有人吊誉沽名,
虚伪的面具下,隐藏着贪婪的心。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电视真人秀中为了出名而做出夸张行为的人,他们的行为常常伴随着观众的嘘声和批评。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eeking fame and fortune at any cos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都强调了对名声的过度追求。
吊誉沽名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名誉的复杂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警惕这种过度追求名声的行为,更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真实的成就。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诚实和正直,避免为了短暂的虚荣而牺牲长远的信誉。
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1.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
3.
【沽】
(形声。从水,古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沽,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