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51
“班师振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军队胜利归来,整顿队伍,振奋士气。其中,“班师”指的是军队返回,“振旅”则是整顿队伍,激励士兵的意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队在战斗胜利后,有序地返回,并且士气高昂。
在文学作品中,“班师振旅”常用于描述战争胜利后的场景,强调军队的纪律和士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和讨论古代军队的管理和士气问题。
同义词:凯旋、胜利归来、班师回朝 反义词:溃败、败退、溃散
同义词中,“凯旋”强调的是胜利和荣耀,而“班师振旅”更侧重于军队有序返回和士气的振奋。反义词则反映了失败和混乱的状态。
“班师振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术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军队和战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班师振旅”反映了古代对军队纪律和士气的高度重视,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庄严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胜利、秩序和荣耀。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和英雄的敬仰,以及对纪律和秩序的尊重。
在历史学*中,我经常遇到“班师振旅”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和军队的管理。在写作中,我也会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胜利和秩序的场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班师振旅声威壮,凯歌高奏归故乡。”这样的诗句能够传达出胜利和归来的喜悦。
想象一支军队有序地行进,旗帜飘扬,鼓声隆隆,这种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班师振旅”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包括英语中的“marching in triumph”或“returning in glo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胜利和荣耀的概念。
“班师振旅”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军队的胜利归来,也体现了对纪律和士气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1.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引证】
《说文》-班,分瑞玉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组词】
班瑞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3.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4.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