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3:09
塘沽协定:这是一个历史词汇,特指1933年5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帝国政府在天津塘沽签订的一项停战协定。该协定标志着日本对东北(满洲)的侵略行为得到了国际上的某种认可,同时也标志着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重大妥协。
在历史学术语境中,“塘沽协定”通常被用来讨论中日关系、近代史以及国际法在东亚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的屈辱和民族觉醒。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简化为一个历史**的代名词,用来说明过去的失败或妥协。
同义词:停战协议、和平协定 反义词:战争宣言、军事行动
“塘沽协定”直接来源于其签订地点——天津塘沽,以及协定本身的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中文语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的代称,其含义和影响力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塘沽协定”通常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联系在一起。它被视为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挫败,激发了**人民的抗日情绪和民族复兴的愿望。
对于许多**人来说,“塘沽协定”可能引发一种复杂的情感,包括愤怒、屈辱和决心。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在个人层面,这个词汇可能在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被提及,用以激发年轻一代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塘沽协定”作为一个转折点,描述主人公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展现出民族的坚韧和不屈。
结合历史纪录片或老照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塘沽协定”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战时期特色的歌曲,以增强情感的共鸣。
在日本的语境中,“塘沽协定”可能被视为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一个步骤,而在其他国家,它可能被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复杂案例。
“塘沽协定”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记录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也反映了国际关系、民族情感和历史认知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塘】
(形声。从土,唐声。本义:堤岸)。
同本义。
【引证】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
【组词】
塘岸、 塘埝,塘埭、 塘堰、 塘坟、 塘丁税
2.
【沽】
(形声。从水,古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沽,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
3.
【协】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xié)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協,众之同和也。 、 《书·尧典》。传:“合也。”-协和万邦。 、 《书·洪范》。传:“和也。”-协用五纪。 、 《资治通鉴》-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 、 《太玄·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
【组词】
协允、 协气、 协恭、 协睦;协畅;协调;协泰
4.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