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9:11
“候审”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等待审判或审查。在法律领域,它特指案件中的被告或相关当事人在法院正式审理之前的状态。
“候审”一词源于汉语,由“候”(等待)和“审”(审查、审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法律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中国文化中,法律程序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意义。“候审”作为法律程序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秩序的追求。
“候审”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确定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个人的自由和未来。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法律程序的敬畏和对结果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身边有人涉及法律案件,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候审”这一概念,感受到其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候审”比喻为人生中的某个等待阶段,如:
在命运的法庭前,
我静静候审,
等待那未知的判决,
心中波澜不惊。
在英语中,“候审”可以对应为“awaiting trial”或“pending trial”。不同文化对法律程序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候审”作为一个法律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情感。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社会秩序。
1.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
2.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