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7:51
词汇“末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末”通常指事物的最后部分,而“材”则指材料或素材。因此,“末材”可以理解为指那些在材料或资源中处于最后、最不重要或最次要的部分。
“末材”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材料或资源中处于最末端、最不重要或最次要的部分。它可能指的是那些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被遗弃或不被重视的材料。
由于“末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可能性较低。然而,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如木材加工、建筑材料或资源回收等行业,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汇来指代那些被视为次要或废弃的材料。
“末材”这个词可能源自于对材料分类和使用的实际需求。随着社会和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的分类和利用越来越精细,这个词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行业中逐渐形成并被使用。
在资源稀缺或环保意识较强的社会背景下,对末材的再利用和回收变得尤为重要。这反映了社会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末材”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次要、不被重视的负面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被忽视或被遗弃的事物,但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对资源再利用和环保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被视为末材的物品,比如旧家具、废弃的电子产品等。这些物品在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改造后,仍然可以发挥新的作用。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末材”作为一个象征,代表那些被忽视但仍有价值的事物。例如,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利用末材创造出美丽艺术品的手工艺人。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一些末材再利用的实例,如用废旧木材制作的家具或艺术品。在音乐中,可以创作一首关于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歌曲,以此来传达对末材价值的认识。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对末材的处理和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国家,对末材的再利用和回收可能更为普遍和重视。
“末材”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无用的材料中也可能蕴含着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资源的多样性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