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33
词汇“探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探”通常指探索、侦察,而“马”则指马匹。结合起来,“探马”可能指的是用于侦察或探索的马匹,或者是指骑马进行侦察的人。
“探马”的基本含义可能是指古代战争中用于侦察敌情的骑兵或马匹。
在古代军事文献或历史记载中,“探马”可能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用于描述侦察敌情的行动。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小说、古装剧或军事历史研究中。
“探马”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日常语言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领域仍被保留。
在古代**,军事侦察是非常重要的战术活动,探马作为侦察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智慧。
提到“探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紧张氛围和侦察兵的勇敢与机智。
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遇到“探马”这个词汇,增加了对古代战争策略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探马”来描绘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夜幕低垂,探马疾驰,
蹄声碎,风声急。
敌情如雾,探马如箭,
战鼓未响,心已悬。
想象一匹马在夜色中疾驰,蹄声清脆,风声呼啸,这种场景可以与“探马”的词汇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侦察骑兵或马匹也有相应的词汇,如英文中的“scout”或“reconnaissance horse”,但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探马”作为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军事策略和文化特色。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语言学*的层面。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