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43
词汇“探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尤其是在矿业或地质学领域。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探采”进行分析:
“探采”字面意思是指探索和开采,通常用于描述对地下资源(如矿产、石油等)的勘探和开采活动。
“探采”由“探”和“采”两个字组成,“探”意为探索、寻找,“采”意为采集、开采。在古代汉语中,“采”也有采集、开采的含义,如《诗经》中的“采薇”。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探采”活动往往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探采”可能让人联想到艰苦的野外工作、科技的进步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直接接触到“探采”这一词汇,除非是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在诗歌中,可以将“探采”比喻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在心灵的荒野上,我探采着自我深处的宝藏。”
在不同语言中,“探采”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概念在各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语中的“exploration and extraction”。
“探采”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资源勘探和开采的活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特定行业的术语和概念。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采】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引证】
《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法言·重黎》。注:“食税也。”-西采雍梁。 、 《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