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9:41
“凭河暴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站在河边去攻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勇敢或鲁莽,不顾危险地去挑战强大的对手。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英勇无畏,如在古代武侠小说中描述侠客的冒险行为。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顾后果,过于冲动。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可能用来形容战术上的大胆或冒险。
同义词“勇往直前”强调的是勇敢前进,而“冒险犯难”则更强调冒险和困难。反义词“畏首畏尾”形容人胆小怕事,“临阵脱逃”则指在关键时刻逃跑。
“凭河暴虎”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具体来源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逐渐成为描述勇敢或鲁莽行为的固定表达。
在**文化中,勇敢和冒险精神一直被推崇。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敢于挑战和冒险是一种美德。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激动和紧张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危险中展现勇气和决心的人物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工作中总是敢于提出大胆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虽然有时显得有些鲁莽,但他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确实推动了项目的进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凭河暴虎,勇者无惧,风浪中前行,心怀壮志。”
想象一个人站在汹涌的河边,面对着一只凶猛的**,这种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紧张的听觉感受,如水声和虎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ing on a grizzly bear with a toothpick”,意指用微不足道的工具去挑战强大的对手,形象地表达了类似的鲁莽和勇敢。
“凭河暴虎”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勇敢和鲁莽的行为,也反映了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
2.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3.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4.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