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4:45
探险:指到未知的地方进行考察或冒险活动,通常涉及对自然环境、地理特征、文化遗产等的探索。
探险一词源于拉丁语“explorare”,意为“探索”。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exploration”或“expedition”。随着时间的推移,探险的含义逐渐丰富,从最初的物理探索扩展到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探索。
在西方文化中,探险往往与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东方文化中,探险也常被视为勇气和智慧的象征,如《西游记》中的取经之旅。
探险一词常带有一种刺激和兴奋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未知、挑战和发现。它激发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探险可以是一次独自旅行的经历,或是尝试一项新的**,如潜水。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诗歌: 在未知的海洋上, 帆船扬起希望的风, 探险的心灵, 追寻着远方的光。
故事: 杰克是一名年轻的探险家,他梦想着发现一个失落的城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和奇迹的旅程。
视觉:探险可以联想到广阔的沙漠、茂密的丛林或深邃的海洋。 听觉:探险的背景音乐往往是激昂的,如电影《夺宝奇兵》的主题曲,激发人们的冒险精神。
在不同文化中,探险的词汇和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探検”(たんけん)与中文的“探险”含义相近,而在阿拉伯语中,“الاستكشاف”(al-istikshāf)也表达了类似的探索意义。
探险一词不仅代表了物理上的探索,也象征了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勇气,鼓励我们不断探索和成长。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