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9:45
学殖(xué zh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学问的积累和增长。它强调通过不断学*和研究来丰富和深化个人的知识储备。
在文学作品中,学殖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深厚,知识渊博。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或教育领域,它是一个正式且恰当的词汇。
学殖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学”指学,“殖”指生长、增殖。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学者通过学不断增长知识,如同植物的生长。
在传统文化中,学殖*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通过学和积累知识来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学术或专业领域有深厚积累的人。
学殖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勤奋学、不断进步的学者形象。它鼓励人们通过学来提升自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位教授,他的学殖深厚,对每一个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刻理解了学殖的重要性,并激励我不断追求知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学殖: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学殖日积月累深,
智慧之花绽心田。
学殖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堆满书籍的书架,或者是学者在书桌前埋头苦读的场景。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翻书的声音或学者讨论学术问题的声音。
在英语中,学殖可以对应到“intellectual accumulation”或“scholarly depth”,虽然这些表达不如学殖在汉语中那样常用和精确。
学殖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知识的积累,也体现了对学的尊重和追求。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学殖提醒我要不断学*,深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殖】
(形声。从歺(è),直声。歺,残骨,隶书写作“歹”。本义:脂膏因放置时间过久而变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殖,殖膏久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