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7:41
学期:指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时间段,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上学期和下学期。每个学期通常持续几个月,期间学生会上课、参加考试和完成作业。
学期一词源自拉丁语“semestris”,意为“六个月的”,反映了早期教育体系中每个学期大约为六个月的传统。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学期的长度和划分方式有所变化,但“学期”这一概念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学期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往往伴随着特定的社会活动,如迎新会、毕业典礼等。
学期往往让人联想到学习、考试和成绩,可能带来压力和焦虑,但同时也伴随着成长和知识的积累。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每个学期的开始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会。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期中选修了一门非常难的课程,最终通过努力学习成功通过了考试。
在诗歌中,学期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循环,如:
春去秋来,学期更迭,
书页翻动,知识积累。
考试的钟声,催人奋进,
学期的尾声,希望新生。
学期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校的铃声、图书馆的安静氛围或是教室里的讨论声。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校园的景色、教室的布置或是学生的书包。
在不同文化中,学期的划分和长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通常分为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而一些欧洲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学期制度。
学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进度,也是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节点。理解学期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个人学习和生活,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