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4:25
后脸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人的后脑勺或后脑部分。在日常口语中,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顾面子、不在乎别人看法的态度,或者指一个人做事不留余地、不顾后果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后脸儿 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些角色不顾家族面子,行事鲁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日常对话中,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心理学或社会行为学时。
后脸儿 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后”和“脸儿”组成,字面意思即后脑勺。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后脸儿** 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是否得体、是否顾及他人感受的期待。
后脸儿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顾他人感受、自私自利的行为。它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或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不顾他人感受,做出一些自私的行为,我可能会用后脸儿 这个词来形容他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心,如后脸儿般坚硬,
无视春风的温柔,
只顾自己的前行。
后脸儿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背对着你,不理不睬的样子,或者是一种冷漠、无情的表情。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thick-skinned”或“unscrupulou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后脸儿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社会期待和评价。在学*语言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1.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2.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