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9:05
词汇“下不来”字面意思是指无法从某个位置下来,通常用来描述物理上的困难或心理上的障碍。基本含义可以扩展到比喻性的语境,表示某人或某物无法达到预期的状态或结果。
“下不来”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其词源较为直接,主要由“下”和“不来”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无法下来的状态。在汉语中,这种结构的词汇较为常见,如“上不去”、“进不来”等。
在**文化中,“下不来”有时也用来形容面子或尊严的问题,如“他因为这件事下不来台”,意味着他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或丢脸。
“下不来”这个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或挫败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法解决的困境或失败的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过因为技术问题或心理障碍而“下不来”的情况,比如在高空作业时感到害怕,或者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下不来,我的心随着月光飘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面露难色,无法下来的情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t get down”或“unable to descend”,但这些表达更侧重于物理上的困难,而不像“下不来”那样包含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含义。
“下不来”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既可以描述物理上的困难,也可以表达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对于准确传达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